大學生,你之後想做甚麼?

Beatrice HU
10 min readJan 23, 2020

--

職場?行業前景?夢想?

「…如果覺得自己是性格較為纖細敏感的人、不僅很在意他人眼光,以及對自我要求甚高,同時又容易陷入失望和期待的情緒 — — 我想說句辛苦了,不過別擔心,因為你並不孤獨。

去年剛好和一位很欣賞的創作者以文字對答,經對方同意後,我決定向大家分享:

關於該位創作者: 刻意練習團練室 阿康 職場人士常見的三大學習困境 https://www.readtodie.com/learning-2/

我與他的交流紀錄:(粗體是我打的內容)

哈囉!非常感謝一直以來的分享
原本一直都在家裡附近升學的我,去年剛考上在香港的大學。目前學習最大的問題大概是恐慌吧!自己常常自我質疑,慌於無法釐清自己重視的價值。出國後看到機會琳瑯滿目。便什麼都想碰一點,卻常常不知如何將一件一件的活動,連結回自身信任的價值觀。

想問筆者的問題是:關於第三個困境,有沒有你認為或是建議在學生時代就能做的努力,去或多或少地預防陷入其中?謝謝!

Beatrice 您好,感謝您的支持和留言。

您提到我文中的第三個困境是:「沒有方法:以過去學校所學的知識和學習方法,來解決入社會後所面對的複雜問題 。」, 同時希望在學生時期就能提前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話。

我的建議是:

參加活動 (社團、實習、工作),指的是替自己安排學校上課以外的「工作」,讓自己有機會提前訓練到未來入社會後所需的能力,當然以不影響學業為優先,除非你有其他考量。(例如:有人會休學去創業)

而活動的選擇,先以「有興趣」的為優先,其次是與你未來想做的工作有關。

例如:
a. 我大學有個學妹,她跑去玩咖啡社團,原因是她很喜歡喝咖啡,平時會關心咖啡的知識,到是沒想過未來想開店這件事,想先玩玩。

b. 以前有同學在校時,跑去「運動品牌鞋店」打工當店員,因為他平常有收藏球鞋的興趣,未來想開自己的店。

另外,所謂入社會後所需的「能力」,在校期間的訓練,我的重點比較不建議放在專業的「硬技能」上頭,像是:行銷企業、編寫程式、投放廣告…這些技能上。

而是所謂基礎的「軟技能」,像是溝通表達、人際往來、團隊合作、理財觀念,及思考方法…等等,這些其實才是學生時代要提早點先累積和學習的。

最後這階段重點在過程、體驗與嘗試,沒有所謂好壞對錯或成功失敗,就當作是「實驗」一樣,同時數量也不重要,有沒有找到什麼答案甚至也不重要,因為學生時期往往最缺乏的是「探索的機會」,「去做了」比「得到什麼」更為重要。

2. 打造新的學習方法,這點如文中所述,入社會後的學習方法,和在學時會有很大的差異,不過這主題內容要展開,可能要花好幾篇文章。(我正在準備的課程就是跟這主題有關,約50~100篇文章和音頻。)

不過這裡還是給你一個簡單有效的笨辦法:

在從事上一點的活動時,試著先去「模仿」業內優先前輩的學習方法和做事方式,同時先保持「綠燈思維」,也就是不做任何批評或反對,先照前輩說的先做再說。

等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開始掌握對方的方法後,再重新思考自己認同和不認同的原因,以及自己可以怎麼調整出更有效的方法。

3. 關於「恐慌」、「自我質疑」與「什麼都想嘗試」這部份

首先要跟你說聲「辛苦了」,其實這方面我也可以說是專家 (苦笑),因為我從高中開始就是一個「想太多人」,我常跟朋友開玩笑說,自己在30歲前最厲害能力就是跟自己過不去。也因此把自己過的很辛苦 (從精神層面到物質層面都是如此,好險現在好多了。)

而原因主要還是性格上(安全感 v.s. 特立獨行)很兩極化,一方面想遵從社會主流的價值觀,照著親友師長的期待去前進,但另一方面內心又對此感到不確認或無法接受,想走出不一樣的路,但偏偏又沒有能力和資源去改變,並且在嘗試後遇到挫折時,卻又開始逃避。

不過這類很個人性的問題,我認為很難有個標準答案,雖然坊間有許多相關主題書和建議,但我想你可能也都接觸過。

因此,我沒有更好的方法給您,不過我想分享幾點經驗和我的思考方式,也許對你有幫助:

1.黑馬思維
其實這是一本新書的書名,剛好我昨天讀完,書中的核心觀點是,目前主流的成功公式都是
「標準化」的邏輯一個人的價值,體現在相同的規則裡誰表現的更好,並且「由上對下」的方式幫你打分數和評價。

而痛苦的點在於,如果你的強項偏偏並不適用於這套集體標準時,你會覺得過的很痛苦,自己很差勁,同時也忽略了自身的其他潛力。

而黑馬思維談的是「個體性」的邏輯,這個時代已到了個性化的時代,你的成功,某種程度上是由你個人所定義的。

而那些走出標準化軌道,最終獲成功的人的共通點,其實與他們的性格、動力與社經背景完全無關,而是在於「自我實現」。

當然這裡所謂的自我實現,並非簡單一句「去做讓你感覺很好的事」,而是找到「能結合生計與天性」的事物。

具體方法在書中有詳細的說明,這裡也分享給你我的心得文。

2. 時間是強大的力量

上面提到我在30歲前老跟自己過不去,但30歲之後卻好很多了?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? 其實沒那麼複雜,那就是老了 (笑)

每次講到這點很多朋友很難接受,因為他們期待的是「有一個什麼關鍵性的事件,或英雄般的人物出現,進而改變了我」之類的故事,或是過程中悟出什麼厲害的道理而轉念之類的。

但現實生活往往不是如此,唯一可以確認的是,「時間」會慢慢磨掉你曾經有過的好的或不好的想法,時間沒有善惡、沒有好惡,但一定會作用在你身上。

也因此有一個方法是我常使用的,當你開始產生不好的念頭或煩惱時,你試著問自己看看:

「若五年或十年後的自己,重新看待這件事情時,是否會有不同的想法呢? 還是那麼痛嗎? 亦或者根本不重要?」

我每次用這樣方式重新思考過之後,就會覺得好很多,而且現在真的經過了十多年後 (我今年37歲),我20~30歲的那些煩惱,似乎都不再重要 (很多甚至都忘了 XD)

3. 找到可以陪伴你人事物

我很喜歡的日本知名作家-村上春樹,曾在多次採訪中提到自己可以說是被「音樂」與「閱讀」給拯救,他算是一位敏感又孤獨的性格的人,從少年時期開始一直到成人工作後,他其實一直和社會的價值觀格格不入。

這當中也過的很辛苦,但他說他很幸運地在年少時因為大量閱讀和聽音樂,從中獲得了不少力量,讓他撐了過去。

我個人的經驗也是如此,人生的煩惱有時不能單靠自己苦思探索,不要去想說想獨立解決,有時假借於外物也是一種方法,我個人也是透過大量閱讀和思考來解決了自己的煩惱,並且認識了不少擁有獨特價值觀以及正能量爆棚的人,從這些人身上我也獲得了一些借鏡和能量。

最後,建議你可以讀《How to Be a Stoic》這本書,我個人會很推崇斯多噶派的哲學和人生觀,並且努力在學習中,希望對你也有幫助。

阿康
0625

Dear 學習長 阿康

希望這篇訊息能夠順利被您收到。還記得今年6月中,我在您 [職場人士常見的三大學習困境] 的 Medium 貼文之下留言。過不了多久,便發現您給了十分有條理、並且詳細思考過後的回覆。當時不但內心驚訝,更多的是感動的情緒。這次因為我正在追蹤的 YouTuber (Miula) 有個每週任務,就是 “認真感謝一位你一直沒有時間好好說謝謝的人,或許是朋友或同事、下屬或上司”。我便聯想到您。

五個月前,您提到您對如何在學生時期就安排一些可以訓練到未來所需能力的 “工作”,並且優先將自己興趣納入主要探索的領域,而非絕對的與科系或是未來工作相關。接下來你便提到年輕時候也時常過著所謂自我質疑的生活,那些敘述無一不擊中我 —— 我很幸運能在一次學測前的意外中,報名了香港那邊的大學,也順利獲得全額獎學金。後來我發現,原來香港的學制幾乎都和台灣差不多,然,資源都還是集中在香港另外幾間頂大。而我的學校,雖強調實用技能,但大一大二上的科目安排一樣令我感到不適、爭相衝高 GPA 的氛圍亦因陸生的拚搏而日日濃厚。

即使我在大一到大二上,一直到受社會狀況影響而回台這期間,做了不少我認為在台灣,以我的資質和機運無法做到的課外活動。我亦在每次的課外活動享受著、強烈痛苦著,慢慢理解 “Who the hell am I”。但是,每當要我做課堂報告、小組討論的時候,我便會感到衝勁全失,當時大一下學期還有輕鬱的現象(不過最後都還是順利做完了,分數還很高…努力和分數衡量上不成正比關係的在所多有。或許不公平、不依比例原則也正是社會運行的一部分真理吧?)。這些對於感受時常極為強烈的我,都是一個個的挑戰(讓我聯想到前陣子很出名的高敏感族一系列書籍)。

對我來說,目前與自己和解的方式,最有用的不乏是以下三件事:1. 閱讀 2. 詢問在未來職場上有經驗之人(我還真的蠻喜歡和不同年齡層的人聊天的)3. 藉由文字書寫和靜坐冥想,時長關照內心。您在那篇回覆的用心,包含了推薦黑馬思維這本書,我確確實實接收到了,也利用了空檔完成該書的策略閱讀及筆記。

一年前學到的 “無限賽局” 理論,正好呼應您當時提及的 “若十年後的自己再重新看待此事,會否一樣在意?” 的這種思考角度。這樣的思維,對於一個偏執狂和冒牌症候群時常猛發的孩子來說,受用無限。

最後必須再次感謝您的貼文更新(窮學生沒錢上您的網路課),以及完美到位的回覆。當時我亦有參加開課前的問卷調查,希望這些小舉措亦能些微幫助到您。
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-

另外,想問問您個人網站上的合作連結是否仍可用?昨天不小心點到,但它表示 page not found,或許要更新一下連結,才不會錯過不同廠家的合作機會。
謝謝,Beatrice HU

哈囉 Beatrice
感謝您的來信,抱歉很晚才看到這封信,很高興先前回覆的內容對你有點小小的幫助。
看到你詳細的回信內容和寫到去念”香港的大學”這幾個字的時候,有驚了一下 (好在看了一下你的回信時間,應該早已回台灣了@@”)

(1)
我blog上的連結也改好了,感謝你的回饋。

對於你提到自己也想過可以在學生時期多接觸探索課外活動,或嘗試提前學習未來工作所需的能力,這些我很想信對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剛好我今天也去政大演講時也跟學生們提到類似的觀點。

(2)
一方面在校期間是許多人一生中擁有最多、最完整,並且成塊的空閒時間,是一個當面對迷惘時可以緩衝、面對未知時還可以多方嘗試的時期,真心建議可以好好珍惜這段時間。

另一方面,其實每個人都有過對未來感到焦慮不安的時間 (這點是Z世代年輕朋友的普遍現象),而學校是一個很棒的「新手村」環境,善於運用時間來學習和探索的人,當走出校門後,就可以更快適應這個社會。

(3)
最後,如果你跟我年輕時候一樣,覺得自己是的性格較為纖細敏感的人、不僅很在意他人眼光,以及對自我要求甚高,同時又容易陷入失望和期待起起伏伏的情緒中的人的話 (光打完這段就覺得累人XD)

我想說句辛苦了,不過別擔心,因為你並不孤獨。(笑)

我自身是靠著後天自我訓練出來的理性決策、正向的信念,以及和各種學習方法 (基於大腦認知科學所實證的方法來hack自己)來突破「20~30歲老是跟自己過不去」困境。

我以前忘了在那本書上看到,日本作家-村上春樹也有過類似的情況,只是他靠著大量閱讀和聽音樂(特別是Jazz) + 年輕時有段時間喜歡到處徒步旅行,來排解掉這段時期。

我相信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。

阿康
1203

--

--

Beatrice HU

UX Research | NTU Transdisciplinary Degree Program 臺大創新系 | Former HK PolyU Supply Chain